姜康民法

手机版

姜康民法

首页> 基本原则>正文

民法典基石:提升法律意识的动力源泉

zhao(作)   基本原则  2024-09-24 22:4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民事立法进入了新时代,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是提升全民法律意识的强大动力源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民法典如何促进公民的法律意识觉醒和增强:

一、民法典与法律意识的定义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的现象的思想、观念、心理或态度;是公民对自己所处的国家和地方法律以及法制实况的心理反映。它包括人们对法的本质、作用、形式、产生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现行法的理解和掌握;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对执法机关、执法人员职业风纪的评价;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二、民法典对提升法律意识的作用机制

  1. 提供统一的规则框架:民法典通过统一民事主体、民事活动、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为公民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和稳定的预期,有助于培养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2. 保障合法权益:民法典强调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如人格权独立成编,细化了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内容,使得公民在遇到纠纷时能更有效地寻求救济途径,从而提高维权意识。

  3. 强化守法精神: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基本原则,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诚信守约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秩序。

  4. 普及法律教育:民法典的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学习热潮,这本身就是一种普法教育的过程,有助于激发公众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增进对法律的理解和认同。

三、典型案例分析

  1. “电梯劝烟案”:河南郑州一位老人因在小区电梯内吸烟被邻居段某劝阻后猝死,法院最终判决段某不承担责任,体现了民法典中的公平正义理念和对非恶意行为的保护,有利于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2. “泸州遗赠案”:四川省泸州市的一起遗产继承案件,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的规定,认定遗嘱无效,维护了法定继承人的权益,也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尊重法律规定,才能确保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四、结语

总之,民法典作为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器,更是提升全体国民法律意识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民法典的学习和实施,公民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进而主动参与到法治国家的建设中来,共同营造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9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