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康民法

手机版

姜康民法

首页> 基本原则>正文

探究民法典原则在姓名权争议中的实际效用

chen(作)   基本原则  2024-11-19 13:0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的重大变革和进步,其中包含的基本原则对解决包括姓名权在内的民事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民法典的原则如何在具体姓名权争议中发挥作用,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这些原则的实际应用效果。

一、民法典与姓名权概述

1. 民法典中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作为我国的根本性法律文件,其总则编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这些原则为民事主体提供了行为准则,同时也为法院审理案件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框架。

2. 姓名权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同时,公民的姓名权受到法律保护,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如果发生侵犯姓名权的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二、民法典原则在姓名权争议中的运用

1. 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法典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意味着在民事活动中,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都应当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姓名权争议中,这一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

  • 平等保护:无论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每个人的姓名权都应该得到平等的保护。
  • 平等协商:当出现姓名权争议时,当事人应本着平等的态度进行协商,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 平等裁判:司法机关在处理姓名权争议时,应确保各方当事人的权益平等受重视,不偏袒任何一方。

2. 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在姓名权争议中,这一原则表现为:

  • 自由选择:个人有自主选择和使用姓名的权利,除非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
  • 自我决定:未成年人更改姓名通常需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决定,但成年后可自行更改。
  • 尊重意愿:在涉及姓名权争议的判决中,法院会充分考虑个人的意愿和选择,以确保最终结果符合其本意。

3. 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的利益应当得到公正的分配,民事交易的结果应当体现公平正义。在姓名权争议中,公平原则的应用主要包括:

  • 合理平衡:法院在处理姓名权争议时,需要在维护个人姓名权与保障社会公共秩序之间实现合理的平衡。
  • 防止滥用:对于恶意利用他人的姓名权谋取不当利益的,法院将依法予以制裁,以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
  • 救济机制:即使是在非故意的姓名权侵权情况下,法院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救济措施,以确保受损方得到应有的补偿。

4.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活动时应以善意且诚实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姓名权争议中,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

  • 诚信使用:使用他人姓名应当出于诚信的目的,不得用于欺诈、误导或者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 诚信维权:当事人在主张姓名权受到侵犯时,应当诚实陈述事实,不夸大也不隐瞒关键信息。
  • 诚信调解:在姓名权争议的处理过程中,调解员应秉持诚实信用的态度,促进双方达成诚信的和解协议。

三、结合案例的分析

案例一:张三诉李四姓名权侵权案

张三是一名著名的作家,而李四是某出版社的一名编辑。李四未经张三同意,在其出版的书籍上使用了张三的名字作为推荐人,给读者造成误解。张三发现后,起诉至法院,要求李四停止侵权并赔礼道歉。

在这个案例中,法院依据民法典的自愿原则和平等原则作出判决,认为李四的行为违反了张三对自己名字的使用权,构成了侵权。法院责令李四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在公开媒体上向张三发表书面道歉声明。

案例二:王五改名遭拒绝案

王五是位单亲妈妈,她希望将自己孩子的姓氏改为随她的姓。然而,当她向当地户籍部门提出申请时,遭到拒绝。王五遂提起诉讼,主张自己有权为孩子决定姓氏。

在该案中,法院基于民法典的平等原则和自愿原则作出了有利于王五的裁决。法院认为,虽然中国传统习惯通常是孩子跟随父亲的姓氏,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子女随母姓已经逐渐被接受,因此母亲的这种愿望应该得到尊重和支持。法院裁定允许王五的孩子改随她的姓氏。

综上所述,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不仅体现了立法者的价值取向,也为法院在处理姓名权争议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通过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不仅关注个案的实际情况,也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这正是民法典基本原则在实际审判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的生动体现。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090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