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对建设工程领域中的挂靠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本文旨在探讨《民法典》背景下,建设工程挂靠施工的法律责任与影响,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建设工程挂靠的概念及特点 建设工程挂靠是指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行为。其主要特点包括:1. 借用关系:实际施工人与被挂靠企业之间存在一种借用他人资质的关系;2. 非法性: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挂靠行为属于违法甚至犯罪行为;3. 隐蔽性:由于挂靠行为的隐蔽性较强,往往难以发现和认定;4. 风险转移:挂靠方通常将经营风险转嫁给被挂靠企业,后者可能因此承担巨额债务。
二、《民法典》中对挂靠施工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第791条规定:“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经发包人同意,可以将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与总承包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人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这一条款虽然未直接提及挂靠行为,但明确了分包工作的合法性和连带责任原则,为处理挂靠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挂靠施工的法律责任分析 从《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看,建设工程挂靠施工涉及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挂靠双方可能会因为合同无效、质量安全事故等原因而面临民事赔偿责任。例如,在(2018)最高法民终657号案件中,法院判决挂靠人和被挂靠企业因挂靠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应承担连带责任。
行政责任:建设主管部门有权对挂靠行为进行查处,并依法给予罚款、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如《建筑法》第66条规定,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刑事责任:如果挂靠行为构成犯罪,相关责任人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行贿罪、诈骗罪等。
四、挂靠施工的影响 建设工程挂靠施工对各方主体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对发包人的影响:可能导致工程建设进度延误、成本增加、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
对被挂靠企业的负面影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增加了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对实际施工人的影响:一旦挂靠行为败露,实际施工人不仅无法得到应有收益,还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五、防范措施和建议 为了有效遏制挂靠现象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建筑市场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挂靠行为。
强化合同管理:发包人在签订合同时应严格审查承包方的资质和能力,确保合同的合法合规性。
提高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制定严格的行业规范,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增强法治意识:企业和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挂靠施工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各利益相关者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损失。在《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加强监管、强化合同管理和行业自律以及提升法治意识,有助于减少乃至杜绝挂靠行为的发生,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公共安全。